浸出油是怎么生产的
浸出油是通过特定的溶剂将油料中的油脂提取出来,再经过一系列精炼工艺制成的食用油。其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原料预处理、浸出取油、混合油蒸发与汽提、湿粕脱溶烘干、溶剂回收与精炼五个关键环节,以下是详细介绍:
1. 原料预处理
清理:去除油料中的杂质,如泥沙、石子、铁屑、茎叶等。通常采用筛选、风选、磁选等方法。例如,大豆经过振动筛筛选,可除去较大的杂质;利用风选设备去除轻质杂质;通过磁选器吸附铁屑等金属杂质。
破碎:将大颗粒的油料破碎成较小的颗粒,以增加油料与溶剂的接触面积,提高浸出效率。如将花生仁破碎成4 - 6瓣。
轧胚:把破碎后的油料轧成薄片,一般厚度为0.3 - 0.4毫米。轧胚能使油料细胞进一步破坏,使油脂更容易被溶剂提取出来。
蒸炒:对轧胚后的油料进行加热、蒸炒处理,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,改善油料的组织结构,提高出油率。例如,将棉籽坯蒸炒至水分含量在5% - 7%,温度达到105 - 110℃。
2. 浸出取油
溶剂选择:常用的浸出溶剂是轻汽油(主要成分为己烷),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油脂能力、化学稳定性、低沸点、易回收等特点。
浸出方式:将预处理后的油料坯(称为料坯)放入浸出器中,用溶剂进行喷淋或浸泡,使油脂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混合油。浸出器有多种类型,如平转式浸出器、环形浸出器等。在浸出过程中,溶剂与料坯充分接触,一般经过多次喷淋和浸泡,使油脂尽可能多地被提取出来。
混合油浓度:经过浸出后得到的混合油中,油脂含量通常在15% - 30%左右。
3. 混合油蒸发与汽提
蒸发:混合油中含有大量的溶剂,需要通过蒸发操作将溶剂分离出来,提高油脂的浓度。蒸发过程一般在蒸发器中进行,利用加热使溶剂汽化,从混合油中逸出。通常采用多效蒸发工艺,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例如,经过一效、二效、三效蒸发后,混合油中的溶剂含量可降低到一定程度。
汽提:经过蒸发后的混合油中仍残留少量溶剂,需要通过汽提进一步除去。汽提是在汽提塔中进行的,向混合油中通入直接蒸汽,使残留的溶剂汽化并被带走。经过汽提后,可得到毛油,此时毛油中的溶剂残留量应符合国家标准。
4. 湿粕脱溶烘干
脱溶:浸出后的料坯中含有大量溶剂,称为湿粕。湿粕中的溶剂需要除去,以保证粕的质量和安全。脱溶一般在脱溶塔中进行,常用的方法有直接蒸汽脱溶和间接蒸汽脱溶。直接蒸汽脱溶是向湿粕中通入直接蒸汽,使溶剂汽化;间接蒸汽脱溶是通过间接加热的方式使溶剂挥发。
烘干:脱溶后的粕仍含有一定水分,需要进行烘干处理,使其水分含量达到安全储存的标准,一般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2%以下。
5. 溶剂回收与精炼
溶剂回收:从混合油蒸发、汽提和湿粕脱溶过程中产生的溶剂蒸气需要进行冷凝回收,以便循环使用。溶剂蒸气首先进入冷凝器,被冷却水冷却成液体溶剂,然后进入溶剂水分离器,将溶剂与冷凝水分离。分离后的溶剂经过净化处理后,可重新用于浸出过程。
毛油精炼:浸出得到的毛油中含有多种杂质,如游离脂肪酸、磷脂、色素、蜡质、机械杂质等,不能直接食用,需要经过精炼处理。精炼过程主要包括脱胶、脱酸、脱色、脱臭等工序。
脱胶:去除毛油中的磷脂等胶质杂质,常用的方法是水化脱胶,即向毛油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,使磷脂等胶质吸水膨胀、凝聚,然后通过离心分离将其除去。
脱酸:除去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,可采用碱炼法或物理精炼法。碱炼法是向毛油中加入烧碱溶液,使游离脂肪酸与烧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皂脚,然后通过离心分离除去皂脚;物理精炼法是通过高温、高真空条件下的蒸馏,将游离脂肪酸直接蒸馏出来。
脱色:去除毛油中的色素,通常采用吸附脱色法,向脱酸后的油中加入活性白土等吸附剂,在一定的温度和真空条件下,吸附剂将色素吸附,然后通过过滤将吸附剂除去。
脱臭:除去毛油中的异味物质,在高温、高真空条件下,向油中通入直接蒸汽,使异味物质随蒸汽一起被蒸馏出来,从而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成品浸出油。
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,欢迎致电郑州企鹅,电话0371-63388876。